news
简析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短期冲高
2024/01/15
2023年,存款利率一年三次下调,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走低,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岁末也纷纷“调降”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尽管如此,岁末年初,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开始出现“冲顶”现象,近日查询发现,有多款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冲破6%。
根据Choice数据,在有更新数据的1069款现金理财产品中,目前有102款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上涨至3%以上,11款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至4%上方。信银理财某天天利103号现金管理型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48%,招赢朝招金某现金管理类F份额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29%,北银理财某现金管理类D类份额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23%。
此外,更有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突破7%。Choice数据显示,平安理财一款“天天成长某F份额”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最新显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7.4%,创成立以来新高。
01
短期收益如此可观,产品到底投向什么
2021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偏离度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收紧。根据《通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及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不得投资于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金融工具。根据投资范围分析,该类理财产品通常具有流动性好、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
02
如何看待七日年化收益率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常以“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作为衡量收益的指标。
七日年化收益率,是理财产品7天的实际收益折合成年化收益率。比如,某投资者买了1万元的银行理财,持有了7天获得了7元的收益,即平均每天获得1元的收益。按照这个平均收益来计算,1年下来就可以获得365元的收益的,此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就是3.65%。
它仅代表过去7天盈利情况的短期指标,在产品实际运作中,其每日收益都会随投资经理的实际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它其实是一个预期收益,也就是以某7天的收益为基准,在一年内可以达到的收益。所以仅能通过它大概参考近期的盈利水平,而不能当做实际收益。
03
为何短期收益如此可观,是否可持续
大多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屡创新高背后,与岁末年初资金面偏紧、短端利率市场翘尾效应有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表示,银行理财现金类产品容易受到短期资金面波动影响,受跨年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带动了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
普益标准方面则分析称,在季末时点,市场资金需求量较大,逆回购往往会出现较高的利率,银行理财通过购买交易所逆回购,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较高的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普益标准方面认为,这样的收益优势可能并不持久。随着时间流逝叠加市场波动,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将回归到市场平均水平。对于理财公司而言,要提高产品收益率,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同时深刻洞悉市场变化,把握交易机会,增厚产品收益。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在元旦、春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受到短期因素影响,部分时点短期资金利率出现攀升,带动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之下,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较充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会按照“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回归常态。
04
利率下行情况下,未来将如何发展
继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2023年底,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与此同时,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近日密集发布公告,对旗下多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现金管理类产品、定开产品均有涉及,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至95个基点不等。
所谓业绩比较基准,是理财公司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市场变化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是预期收益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
根据规定,业绩比较基准仅用于评价投资结果和测算业绩报酬,理财公司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提出,理财产品存续期间,管理人应根据市场研判、投资策略等情况,审慎决定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事项的要求。
事实上,2023年以来理财公司持续下调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兴业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1月时,三年期以上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位于5.0%至5.5%区间,当前已经落到4.0%至4.5%区间。一年至三年期的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从2023年初的4.0%至4.5%下滑至3.5%至4.0%。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是顺势而为,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业绩基准,有助于使业绩比较基准更加客观,缩小与实际投资回报的差距,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预计将持续下行。
结语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受岁末年初资金面偏紧、短端利率市场翘尾效应影响短期内创新高,未来将会回归正常水平;此外受到市场利率水平下行影响,该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预计将持续下行。投资者在投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虑申购、赎回确认时效,开放规则,风险等级,资金投向,七日年化收益率等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