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一线城市的财富管理路径是什么?

2023/01/16

鉴于中国不断发展的经济体量,打造一个翘楚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不是奢望,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相继表明这一决心,畅想自身的愿景。

近期,深圳再度表示,正努力迈入“国际级”财富管理队伍。1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国内一线城市目前均计划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广州提出将重点培育以一城、一港与一湾为核心的三大中心承载片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理财和资产管理聚集区;上海正创新产品与服务、扩大行业对外开放,力争在2025年基本成为高国际化水平的亚洲资管重要枢纽;北京则希望在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202212726

1

财富管理中心“快进”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深圳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总规模超30万亿元,吸引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财富管理机构不少于100家,注册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WFOE PFM)试点机构不少于300家。广州与深圳在几乎各个领域内持续相互比较。2022年4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正式启动。根据《方案》,广州将打造各具特色的理财和资产管理集聚区,形成跨区联动的空间布局。以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其中,将重点培育以一城(广州国际金融城)一港(黄埔港鱼珠片区)一湾(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核心的三大中心承载片区。按照规划,到2025年建成理财和资管机构、人才、信息高地,初步形成跨境理财和资管特色,境内境外有效对接,跨境理财和资管占比显著提升,成为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北京的布局要更早,该市2018年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财富管理中心”。2020年,国务院批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助力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2022年5月,《关于推进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正式提出“六个打造”和20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打造活跃的财富管理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金融双向开放体系等。该城市整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财富管理法治体系健全、市场规范有序、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上海对“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一向有不少想法。2019年,上海首次提出上海要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2021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2

一线城市财富管理路径发展各异

相同或类似的目标引发竞争,在财富管理规划中,四地相互间有所区别,也有共同之处,未来发展路径也将相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经济发达,总部云集,上市企业股本和市值全国领先;金融机构高度聚集,管理全国大部分的金融资产,竞合生态积极发展演进。在中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排名领先,具有大批国际化程度高的金融人才,在财富管理机构设立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产品创新审批方面也更便利。总体看,由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间的城市角色定位不同,既有优势也有短板,未来在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过程中重在取长补短,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指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金融发展能力,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城市区位交通优势和国际国内交往能力。

_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各有特点、互有优长。金融发展能力方面,北京、上海、深圳目前金融发展能力与政策优势较为突出,特别是上海和深圳已有规模较大的证券交易中心,有较为完整的财富管理生态闭环。广州虽然在金融保险等方面有传统优势,但在金融新业态发展方面相对不足,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在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区域交通优势、国际国内交往能力等方面,四座城市各有特点,总体发展都不错。

_ 从出台的政策措施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建设财富管理中心都注重构建财富管理的完整生态体系,从机构、市场、产品、资金、服务、开放等领域进行全面谋划布局。

_ 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各个城市突出自身特色,如深圳突出科技赋能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扩大深港财富管理市场合作、引导社会财富持续流入科技创新领域等,上海突出集聚国际高端资产管理机构、发挥交易所财富集聚和资产配置作用等。

面对广阔市场,未来四个城市的竞争会呈现出“良性竞争”局面,主要围绕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开展竞争,创新能力强、市场需求适配度高的城市及相关机构能更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3

哪些因素决定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竞争力

世界范围内,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规模更具增长潜力。毕马威估测,到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的规模,并将于随后几年内呈指数级增长。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将从2020年的188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030年的逾420万亿元人民币,并推动财富和资产管理行业AUM和行业总收入的快速增长。

从全球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看,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 国内市场容量(DMV)一直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国际市场容量(IMV)则相对缓慢,离岸登记资产与总金融资产之比已由2010年的9%降至2020年的5%,各国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变得日益重要。2020年IMV大幅增长10.6%,主要是受疫情和强劲的市场表现推动。疫情促使投资者转向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因其金融稳定性更佳,市场流动性更充裕。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已显著提高,预期疫情后IMV将回归类似于2011年-2019年期间的较平缓的增长。“对于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如何服务好本地客户的DMV市场增长永远是第一要务。”四座城市都将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作为发展目标,一方面,是这些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合理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作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产业庞大的巨型经济社会体,未来将出现多个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很自然的事情。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是一个动态目标而不是静态目标,产业规模、产业模式、产业生态都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每个城市在速度与状态方面也会有差异,如有些城市会更具综合性,有些城市将更偏专业性。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优质资产相对稀缺的背景下,相对较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安全资产,仍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新常态。受疫情波动影响,居民风险厌恶提升的同时稳定投资意愿增强。

新一轮经济周期下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将带来资管端的大发展,中国正处于财富管理市场的大起点,在监管利好与金融科技的加速作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将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的财富管理城市将有望在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核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