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生猪行业的发展及猪肉消费的变化

2024/05/31

近期,中国多地的生猪价格显著上涨,很多地区价格已超过8元/斤。价格上涨主要发生在华东、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与此同时,猪肉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在稳步上升。根据机构持仓数据,今年多家生猪养殖企业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关注。


20240531_152801_000

生猪的价格,如同其他流通商品一样,主要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及猪肉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对于国内外的供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猪肉在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反映在居民的生活成本和质量上。由于猪肉价格在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尽管近年来其权重有所波动,但因其价格的较大波动性,对CPI的影响仍然显著。


图1:2023 年猪肉占CPI权重至1.4%左右

20240531_152801_001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1

生猪产业链

20240531_152801_002
资料来源:Wind


从国内生猪产业链的构成来看,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程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主要环节。


在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饲料供应、动物保健和养殖设备等领域。其中,生猪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这两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生猪养殖的成本。此外,疫苗在动物保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


产业链的中游则是生猪养殖的核心环节,涵盖了从种苗销售、种猪繁育、仔猪育肥到最终育肥猪销售的全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养殖端经历了引种、扩繁、生长等关键步骤,并最终以育肥出栏的形式向下游的屠宰加工业提供产品。由于生猪养殖业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其受猪价波动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因此相关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也更容易出现波动。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包括两个板块:屠宰加工业和猪肉及猪制品的批发零售业。屠宰加工业是连接养殖端和消费终端的重要桥梁,而猪肉及猪制品的批发零售业则更接近消费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


图2:2022年屠宰企业TOP10屠宰量占比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531153136
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中国作为猪肉消费大国,在集中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生猪屠宰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非常低,目前主要由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主导,尽管一些大型企业如双汇、牧原、雨润等在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体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屠宰开工率也较低,导致整体市场份额较小。


近年来养殖企业纷纷通过自建屠宰业务或与屠宰企业战略合作方式来渗透产业下游。国家注重食品安全,冷鲜肉消费认可度提高,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我国冷鲜肉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将逐渐加速市场集中。


02

行业发展现状

养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持续增强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8%以上,比2022 年提升约3%,比2018 年提高约19%。据统计,2023 年出栏量全国排名前20 位的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1.99 亿头,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8%,同比增长19%。


图3:2012—2023 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变动趋势

20240531_152801_003

图4:2018—2023 年我国排名前20 的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全国市场占比变动趋势

20240531_152801_004

产量、消费均有所增长,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美国农业部在2024年1月的《牲畜和家禽的世界市场和贸易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生猪产量达到了12.79亿头,其中我国的生猪产量占据了显著地位,达到了7.05亿头,占比超过了一半,达到55.1%。同时,全球猪肉产量总计为11522万吨,我国以5690万吨的猪肉产量位列榜首,占比近半,为49.4%。紧随其后的是欧盟和美国,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图5:2019—2023 年全球生猪产量占比(%)

20240531_152801_005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同花顺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在消费方面,该报告也指出,2023年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约为11448.5万吨。中国、欧盟和巴西作为全球前三大猪肉消费国或地区,其消费量分别为5873.3万吨、1785.5万吨和306.3万吨,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1.3%、15.6%和2.7%。显然,在生产和消费两端,中国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6:2019—2023 年全球猪肉国内消费量(千吨)

20240531_152801_006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同花顺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一度严重影响全国居民猪肉消费量。根据猪肉产量和进出口数量综合测算(表1),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导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也快速下降。至2021 年,随着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和猪肉产量的明显增加,再加上猪肉进口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重新回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2017 年的水平。


表1 2017—2023 年猪肉产量及消费量

微信图片_2024053115324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


03

未来展望

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 据《报告》分析,受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猪肉消费总量将有所下降。预计到2033年,猪肉消费量可能降至5479万吨,年均降幅约为0.5%。这主要是由于居民膳食结构的逐步优化,禽肉和牛羊肉等替代肉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综合当前趋势来看,猪肉消费在肉类市场中的占比和总量均呈现减少态势,这反映出消费市场对多元化饮食的追求以及经济改善带来的消费升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肉类消费市场在萎缩,相反,全国肉类消费总量预计将持续增加。《报告》预测,到2033年肉类总产量将达到9764万吨,年均增长0.4%。同时,肉类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长,预计届时将达到10253万吨,年均增长0.3%。这表明,尽管猪肉消费减少,但其他肉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正在填补这一空缺。


这一市场变化,并非面临消费降级或市场疲软,而是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事实上,近年来生猪产业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发展“特色黑猪肉”等产品来应对市场竞争,但效果仍需加强。未来,黑猪肉可能更多地是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而非直接抢占牛羊肉市场。


未来十年我国肉类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生猪产业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来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