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成功化债900亿!融创上岸了吗?

2023/11/30

上周,融创发布消息称境外债务已完成重组,重组生效日期为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1

根据公告,融创本次境外债务重组化债约百亿美金,这些现有债务将被置换为6笔新上市的美元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及融创服务股权,分别对价57亿美元、27.5亿美元、10亿美元、7.75亿美元。新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3种产品预期将于11月21日在新交所上市;融创服务股份已转让至计划债权人帐下。


同时,融创中国宣布,拟再次上调美元债重组中强制可转换债券的最高限额,由22亿美元上调至27.5亿美元,综合债务重组方案中的其他债转股选项,预计融创通过债转股消减债务总额合计将超过45亿美元,极大增厚了净资产。


而早在2022年底,融创境内债整体也已经展期成功,共涉及10笔存续的公司债券及供应链ABS,总金额160亿元,加权平均展期期限3.51年。依据展期方案,融创需要在今年3月31日、9月30日安排现金支付和小额支付,如今融创均已兑付完成。


至此,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据测算,境内外债务重组完成后,融创整体化解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风险。

2


“化债闯关成功,意味着融创在境外公开市场2年至3年内无刚性还债压力,暂时没有二次‘出险’危机。同时,化债也带动权益资本增加,修复资产负债表。”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说道。


与此同时,11月21日,融创又发布公告称上海亚龙项目成功获得中国华融34.8亿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上海亚龙项目为融创和新湖中宝合作的项目,双方各占50%股份。


据了解,除了中国华融外,融创还与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信达、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陆续开展合作,成功盘活了不少优质项目。


曾经的“白衣战士”没有躺平,融创在用实际行动不断寻找出路,一步步走出泥潭!


自2022年开始,房地产企业暴雷违约事件频发,有一些之前所谓的“黑马”企业面对巨大的债务直接选择躺平,极大伤害了债权人、购房者和合作方的利益。而融创自暴雷以来,虽然面临巨大的债务困境,但是融创管理团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态度就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大股东孙宏斌也体现出了企业家精神,比如拿出自有资金4.5亿美元(上市以来个人全部分红)无息贷给公司,支持公司度过最困难时候。


3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一名基金管理人直言:“比方案更打动我的是,老孙及管理团队一直以来积极主动推进的态度。”


成功化债,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尽快恢复自我造血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去年末,孙宏斌曾提出,在今年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上来。这其实就要求项目能正常实施,产品顺利交付,流动性才得以保证。


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融创中国未售土储货值约1.38万亿元,7成位于一二线城市。比如,上述董家渡、北京融创壹号以及上海未来金融城等项目未售货值在1500亿元左右。项目基本面良好,但是仍需要团队精心雕琢、用心开发。经历了这一波房地产市场危机之后,购房者也变得更加理性和专业,只有真正好的产品和靠谱的项目才能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项目的货值未来若能成功释放,对融创将是极大的现金流压力释放。


4

除了项目销售,房企还需要尽快恢复正常合理的融资,出险房企要想顺利获得融资,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


为了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最近国家频频出手发布相关政策:


在11月17日的金融监管机构会议提到,金融机构要满足房地产公司的所有“合理”融资需求。金融公司还被要求在贷款方面“对私营和国有开发商一视同仁”。


据有关报道称,监管层正起草50家房企融资白名单,包括新城发展、万科和龙湖地产等。监管机构强调对名单上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应当满足。


这份白名单的实际效用,对于目前正常进行银行贷款等融资的企业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处在出险边缘、被银行拒贷的房企来说作用就很明显了。


类似融创这样的选择“不躺平”的企业,在经过成功债务重组,引进相关投资后,确保顺利交房和企业的正常运营,相信不久的未来也能进入融资白名单的行列,进一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自力者人恒立之,融创成功化债近900亿元,这为其他房企化解债务危机提供了榜样,也提振了信心。当前“保交楼”依旧是房企经营的底线,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给予支持,出险企业也需抓住机会,积极开展复工复产,争取逐步恢复正常经营,才能最终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