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如何看待这样一份“成绩单”?
2022/04/19
2022年
中国经济开局如何?
4月18日上午10:00,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8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53037亿元,增长4.0%。
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
一季度各主要分项数据如下:
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 从增长看,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
✧ 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总的看,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经济继续恢复有较好条件
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由于部分地区疫情的发展,对一些接触性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冲击影响较大。疫情条件下,居民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有所减少,给相关行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出现停产减产,交通物流受到影响,也制约了工业生产。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和压力,但是要看到,经济继续恢复还是有比较好的条件。
▍ 具体来看
✧ 一是经济发展有韧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 二是科学防疫有条件。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传播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但只要坚持科学防疫,我国能够逐步阻断疫情传播,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 三是政策支持有力度。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财政方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将达到2.5万亿元。面对复杂的局面,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近期人民银行实施全面降准,推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有利于缓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下阶段,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早日落地见效,持续扩大内需,持续助企纾困,保障基本民生。
我国就业保持稳定
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确实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持续,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是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助企纾困的力度也在加大,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比上年同期略高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9%,与上年同期持平。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我国就业保持稳定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继续显效,疫情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也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的衔接。
下阶段,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积极稳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做好大学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高位波动可能性较大
下阶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 从供给看,俄罗斯是全球重要能源、粮食、化肥出口大国,乌克兰玉米、小麦出口占全球份额较高。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相关产品产量下降,以及出口管制增加,将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供应。
✧ 从需求看,全球经济持续恢复将支撑大宗商品需求增长。在供给短缺的预期下,一些大宗商品进口国囤货需求增加,加剧供需失衡。同时,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带来部分国家间的制裁和反制裁,影响全球供应链效率,大宗商品运输和交易成本上升,加大了价格上涨压力。
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
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
关于房地产市场,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房地产销售下降,但是房地产销售总额仍然大于房地产投资总额,房地产销售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投资。同时,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还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建筑材料、工程安装等价格涨幅较高,一定程度推高了房地产投资的名义增速。
关于下阶段房地产走势的情况。尽管当前房地产销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多地适度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释放,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
下阶段,各地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积极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全国商品房销售下行的态势可能得到缓解。随着长租房市场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